书藏有象 智化无穷——襄阳市首届晒书节举行 珍贵典籍走进大众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响应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书藏有象 智化无穷——2024年中华传统晒书活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我们的节日·七夕”的优秀文化内涵,8月10日上午,由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襄阳市图书馆承办的襄阳市珍贵文献展暨首届草庐晒书节活动在襄阳市图书馆6楼开幕。本次晒书节活动的主题是“典籍里的襄阳记忆”,联合襄阳市档案馆、襄阳市博物馆、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谷城县图书馆、南漳县图书馆、襄州区图书馆、湖北见山文化有限公司等全市公藏单位以及私人收藏家等共同举办。
晒书,又称曝书,东汉时期即有记载,七夕处于夏秋之交,风朗气清,晒衣晒书,可防霉变生虫。《宋会要》记载,七月七日为“晒书节”,成为官方仪制的一部分。本次晒书节是我市首次汇集众多文保单位和社会力量举办的珍贵典籍联合展览,活动展出的不仅有传统文献,也有红色文献,有刻本也有稿本、石印本、影印本,囊括襄阳地区珍贵的古籍、地方志、名人信件等。将珍贵典籍搬出展柜零距离展示,通过现场讲书的形式,为读者展示了一批珍贵典籍的由来和价值,更是让晒书成为文化交流的平台。
本次晒书节展出《涧松集》《古今图书集成》《襄阳张氏墓志十种》《萧楚女亲笔信》《襄郡赋志要》《文选》《南漳县志》《素园诗集》《襄阳县地名志》等9件蕴含家乡变化、社会面貌、人民生活等与襄阳相关的珍贵典籍,每一卷都承载着襄阳的记忆与故事。
其中,襄阳市博物馆展出的《萧楚女亲笔信》是萧楚女于1925年11月12日写给学生燕文新的回信,燕文新是当时思想先进的学生代表,信中教导燕文新等人投考黄埔军校。
文史专家方莉展出《襄阳张氏墓志十种》是湖北襄阳出土的十种墓志,是研究张氏家族史及襄阳历史文化非常难得的第一手资料,是唐史及襄阳地方史领域的重要史料,也为襄阳城区地理变迁提供了佐证。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展出的《古今图书集成》是襄阳市现存唯一一套,集清朝以前图书之大成,是各学科研究人员治学、继续先人成果的宝库。
襄阳市图书馆展出的《文选》更是由曾在襄阳居住的昭明太子组织编选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入选湖北省珍贵古籍名录。
活动现场讲述典籍故事同时,开展锤拓、雕版印刷、珍本描红等古籍技艺体验,让市民亲身感受传统技艺,增强文化归属感,推广和传承中华晒书文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新时代的思缕脉绪。
活动最后,湖北省图书馆古籍部主任刘水清对活动进行点评。她高度赞扬了襄阳市图书馆在古籍保护和文化传承方面所做的努力,并希望襄阳市图书馆与时俱进地开展好新时代古籍工作,挖掘古籍时代价值、创新古籍文创开发、推进古籍数字化、加强古籍修复保护,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近年来,襄阳市图书馆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着重古籍抢救保护、整理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传播襄阳地域特色文化,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