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氤氲满城芳——我市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工作
耕读传家,诗书济世。拥有2800多年建城史的襄阳,自古有崇文尚学之风,历史上饱学之士数不胜数,曾孕育出诸葛亮、孟浩然、米芾等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襄阳仍是一片文化的热土。“高大上”的襄阳市图书馆落户东津,“小而美”的网红书店、城市书房、图书馆分馆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市民纷纷感叹:文化场所多了,环境好了,阅读更便利了。
“城区15分钟阅读圈”进一步织密
4月19日,夜幕降临,东津民发世纪广场覔书店迎来了一拨热衷阅读打卡的读者。
覔书店是一家网红书店,原木色的书架、柔和的背景灯光将这里衬托得格外温馨,三三两两的读者坐在蒲草团上捧书阅读。
家住东津世纪城的周女士是这家网红书店的常客。晚饭过后,她喜欢到覔书店转一转,读一本心仪的图书。有时,她还会在书店里的咖啡吧点一杯咖啡。
咖啡、文创、茶歇、会议是网红书店的标配。和高端大气的公共文化场馆不同,这些散布在广场、商业综合体的网红书店更显精致和唯美。
近年来,城市书房、图书馆分馆等由大型公共文化场馆延伸出的“毛细血管”变得“可亲可近”。
位于樊城区霁月路的市图书馆银河运动公园分馆环境不输网红书店。为了腾出足够空间,给读者营造休闲、舒适的阅读环境,银河运动公园分馆将走廊、墙壁改造成书架,市民可以顺着楼梯到二楼选书。分馆中央摆放着柔软的沙发、凳子,旁边还有一张长方形的木桌和几把高脚凳。
近两年新建的城市书房,成为市民新的网红打卡地。“襄阳已建成开放5座城市书房。”市图书馆馆长郝伶俐说,市图书馆按照“一房一特色”精心设计,建设风格各有侧重。星火书房闹中取静,整体设计风格以原木色为基调,体现传统书房气息;昭明书房位于全国最长的仿古一条街——北街,在设计理念上突出古色古香这一特点,定位为市民休闲阅读的场所、外地游客了解襄阳厚重历史的窗口;营盘书房室内装饰延续了营盘社区整体的建筑风格,为公众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城区15分钟阅读圈”进一步织密。市图书馆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市图书馆分馆接待到馆读者5.2万人次,实现文献借还13.4万册次,城市书房接待到馆读者11.5万人次,提供自助文献借阅服务5.9万册次。
去年市图书馆读者借阅45.8万册书
节假日期间,和家人、朋友一起到图书馆“充电”成为一种时尚。2021年,市图书馆持证读者中有外借记录的2.81万人,借阅各类书籍45.8万册,人均借阅量16.3册。
家住幸福小区的张女士是市图书馆的忠实粉丝。周末,她经常乘坐公交车前往位于东津新区的市图书馆打卡阅读。听智能机器人讲解,从电子“瀑布流”上了解新书上架信息,张女士经常在市图书馆一待就是大半天。
“市图书馆从襄城搬到东津,虽然路程更远了,但环境提升了一大截。上午在图书馆看看书,中午到读者餐厅吃顿饭,下午赶回家,周末过得充实而有趣。”张女士说。
周末,市图书馆少儿区人气火爆。为了给广大少年儿童营造舒适宽松的阅读环境,市图书馆专门划出一片区域,打造“少儿阅读乐园”,服务面积约6000平方米,拥有童话故事系列、名家名著系列、外国文学系列、九年义务教育推荐阅读系列、历史故事系列、军事故事系列和少儿百科系列藏书3万多册。
寒暑假及周末,不少市民带孩子到“少儿阅读乐园”开展亲子阅读。市民吴女士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周末母子俩经常到市图书馆借阅。吴女士说:“在成人区选一本我喜欢看的书,再陪孩子选他看的书,让书香浸润孩子的心灵。”
数字化阅读成为市民读书新时尚
除了传统的纸质书,以电子书、有声读物为代表的数字化阅读异军突起,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青睐。
为了畅享听书,家住襄城红花园社区的林女士花钱在“喜马拉雅”APP上办理了会员。“以前晚上在家不是玩手机就是刷剧,去年体检时发现视力下降了不少,这才想办法远离屏幕。上学的时候,我喜欢看一些历史类、文学类的书,在‘喜马拉雅’APP上搜了一下,发现很多优质有声资源仅对会员开放,就花钱办理了会员。”林女士说。
市图书馆也在不断完善“云上图书馆”,为广大读者提供免费的数字资源。
市民毛先生喜欢听书。前段时间看了热播剧《人世间》后,感觉意犹未尽,他便在“襄阳市图书馆”微信小程序搜索《人世间》有声读物。毛先生说,“襄阳市图书馆”微信小程序有很多有声读物,他出去遛弯、在家做饭的时候会顺便听听书。
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市图书馆数字资源总访问人数19.4万人次,总访问量178万次,较上年分别增长57.7%和35.4%。
全媒体记者 彭艺唯 通讯员 李宜兵 闫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