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图书馆”不打烊,公共文化服务上云端
1月23日下午,市图书馆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市民紧急推送了闭馆通知。出于疫情防控需要,我市各类文化场馆关闭、线下活动被叫停。如何让市民足不出户享受文化大餐?市图书馆把公共文化服务搬到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襄阳云阅读客户端,为市民送去精神食粮。
电子阅读异军突起
3月9日,高新区春园社区,市民杨安赟打开襄阳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找到阅读小程序点击“书架”,余秋雨的《行者无疆》跃入眼帘。随后,她点了点该书的封面,小程序自动跳到上次阅读的章节。
杨安赟喜欢看文化类图书。以前她看的书,既有从市图书馆、九丘书馆借来的纸质图书,又有从襄阳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樊登读书等客户端获得的电子图书。疫情发生后,电子阅读成为她获取精神食粮的主要渠道,“以前每天花半个小时阅读电子书,疫情期间每天要看两三个小时的电子书。”
海量资源、灵活阅读等优势,让电子阅读快速升温。市图书馆馆长郝伶俐告诉记者,今年1至2月,市图书馆线电子图书借阅量达27.9万次,已超过去年全年阅读量27.5万次。其中,电子图书访问量21.5万次、电子期刊访问量4.2万次、音视频播放量2.2万次,日均访问量2737人次,读者日均阅读时长达30分钟。
网络讲座日益升温
“名师讲坛”是襄阳市图书馆通过襄阳云阅读客户端推出的网络讲座。该讲座每日一期,每期30分钟左右,由知名学者、专家教授讲解哲学、科学、人文艺术、经济管理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居家防疫期间,很多市民通过“名师讲坛”来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
家住襄城区檀溪路的曹瑜,就是“名师讲坛”的忠实粉丝。“网络讲座不受地域限制,大家足不出户就能听到高质量的讲座。就拿最近几天推出的网络讲座来说,讲《哲学与人生》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周国平,讲《竹林七贤与魏晋风度》的是同济大学的刘强,讲《张爱玲:出名要趁早》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黄子平……”曹瑜说,很多手机软件都推出了网络讲座,但这些软件有的要花钱注册会员,有些要花钱购买资源,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则是免费的。
记者在“名师讲坛”热播榜看到: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戴建业讲的《“浪漫得要死”,狂得要命的盛唐“诗坛”》播放量达51万次;近7日热度最高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郁讲的《鲁迅与周作人,两种不同的人生》,播放量达8400次。
线上活动丰富多彩
襄阳市图书馆还将活动从线下搬到了线上。疫情期间,市图书馆通过微信公众号、襄阳云阅读客户端先后推出了答题战“疫”、线上猜灯谜、“怀旧经典、看图识画”连环画在线有奖问答、“全民网络诗词大赛”、“一本书的历史”线上知识竞赛等活动。
网友“淼淼”家住南漳县文庙路,她参加了答题战“疫”、“全民网络诗词大赛”活动。“全民网络诗词大赛”共20道题,5道宫格题、5道填空题、5道选择题、5道看图猜诗题。竞赛题目从中华诗词数据库中随机挑选,范围涵盖唐至明清时期的3万名作者、近100万首古诗词作品。“淼淼”在一道宫格题上卡了壳。那道题给出了孤、独、去、高、云、飞、闲、看、出几个字,要求选手在30秒钟内识别出诗句。“当时看到这几个字觉得难度不大,但怎么都想不起来是哪首诗中句子,比赛结束后才想起来是《独坐敬亭山》中的‘孤云独去闲’。”“淼淼”说。
据市图书馆统计,疫情期间有4.7万人参加答题战“疫”,有1.3万人参加“怀旧经典、看图识画”连环画在线有奖问答,几千人参加“全民网络诗词大赛”。
郝伶俐说:“2018年年底襄阳市图书馆推出了襄阳云阅读客户端,今年年初又在襄阳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上增加了看书、听书、线上活动等小程序,将各类电子资源搬上云端,打造了不打烊的‘空中图书馆’。‘空中图书馆’现有电子图书100万册、有声图书15万集、电子期刊4000余种、报纸500多种,提供视频18.2万集、音频2013个系列23746集、公开课1058个系列7780集、动漫1775集、少儿动画片7000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