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悦读——《寻访河西走廊——马踏飞燕》
讲座题目:寻访河西走廊——马踏飞燕
讲师简介:马笑舒,跟着书本去旅行团领队。
王登渤,甘肃省文联主席。
讲座时间:2020年3月9日~3月15日
(备注:讲座视频可循环播放)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video/index.html?art_id=12917410938804443156&study_style_id=video_default&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video/index.html?art_id=12917410938804443156&study_style_id=video_default&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寻访河西走廊——马踏飞燕
讲座内容:
《马踏飞燕》节选:看!这匹铜制的骏马,腰肥身健,体形匀称,鬃毛整齐,四蹄坚韧有力。它头微微后仰而稍向左歪,尾巴向后扬起,它张开大口,人们仿佛听到了它高亢的嘶鸣声。
这篇《马踏飞燕》是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这件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们的同学们会有什么问题呢?
凉州大马横行天下,本期《跟着书本去旅行》,来到甘肃省武威市,了解马踏飞燕的奇妙故事。
马踏飞燕或者叫马超龙雀或者叫铜奔马,其出土地叫雷台。当时是武威城里非常重要的一个建筑,站在上头可以看武威的全貌,是当时武威非常高的一个建筑。但是这个雷台反而不著名,著名的是在雷台脚下出土的这个铜奔马。
本为祭祀雷神而建的雷台,却因马踏飞燕的出土闻名天下。但在刚出土时,这件作品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名字,如今我们比较常用的“马踏飞燕”,是在1971年由郭沫若先生命名的。但直到今天学术界对于马蹄下的动物品种,以及这件作品的名称依旧存在争议。那么是什么原理,让三蹄腾空的马稳稳地立住,它和传说中的天马行空又有什么关系呢?
真正的马没这么大,它是34厘米。这匹马是来自西域的天马,就是现在的大宛马,也被称为汗血宝马。这个马之所以被称之为中外历史上的一个雕塑的杰作,它实际上是马在空中急速奔驰的一个状态,三个蹄子完全是腾空的。它为什么蹄下放一只燕子,为啥底下不放一只乌龟呢?因为燕子飞的速度飞得很快。那么当时人们传说当中,天空中飞得最快的还不是燕子是龙雀。这个时候它不是踩着一个龙雀,它实际上是马在空中高速奔驰的状态下来超这个龙雀,在超越它那一刹那,引起了龙雀的惊诧,回过头来一看,这是什么东西比我跑得还快,在回头的惊鸿一瞥,这个马就从它身上过去了。通过对比来形容这个马在空中奔驰的速度,它在这里嘶叫的一个状态,而且马头是稍微歪的,整个线条非常流畅,肌肉特别发达,浑身的毛都是往后这样飞着的,因为它跑的太快风驰电掣,一看这匹马绝对可以驰骋天下,天马行空,自由自在,自在武威。
汉代的雕塑、绘画它都是这种张扬的风格,因为在武威这些地方它都处在边塞,人们开疆拓土,面对战争,渴望功名,就是在那个整个的时代氛围,它也是一个比较健朗,比较追求雄浑、雄骋气度的一个时代。后世的马就比铜奔马要胖很多,比如昭陵六骏、八骏图,就比它要肥美许多,这个马就比较瘦。但是铜奔马出土的时候,并不是孤零零的这一只马,而是陪伴它的还有98件不同造型的铜雕艺术品。
出土于1969年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队,是迄今发现的数量最多,阵容和气势最雄伟的汉代铜车马仪仗队,现被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那么这支队伍的主人是谁?这支队伍的背后又暗藏着哪些历史玄机呢?排列的依据是什么呢?墓主人可能是一个很大的将军,或者职位很高的高官,他出行的时候,天马开路,军队、车马依次排开,但在整个队伍中有一匹马却显得尤为不同,它最高最大却没有人骑,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匹马只有一个人能骑,就是墓主人。它的位置正好在这个车仗的正中间,一批武士护卫着他,一批天马在前头开道,这样一个车仗的仪式,就感觉到非常庞大,同时也感觉到非常威严。后面一批是保障前头出行人提供各种保障的后勤部队,有牛车拉的粮草,就能感觉到非常有气势、非常庞大,而且结构又非常合理,可想像当时汉帝国的强大。
千军万马,气势恢宏,大汉的繁盛仿佛近在眼前,但大汉气象,却不仅仅反映在战争文化上,更彰显着皇帝亲自颁发的福利证书。这批简就叫王杖诏书简,一共26枚,出土于武威的磨咀子,是非常珍贵的一批国宝级文物,珍藏得都很精细,是把它装到一个真空管里头。它的内容记载了一个很重要的事件,我们把它叫王杖诏书,就是在汉代的时候皇帝下诏,凡是70岁以上的老人由朝廷给你赐一把,上面带有鸠鸟的一个拐杖,拿着就能享受很多的老年人的待遇。一句古语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王杖诏书中规定:被授予王杖的老人可以自由出入官府;可以在天子道上行走;在市场上做买卖可以不收税;触犯刑律,如果不是首犯可以不被起诉等。而被授予的鸠饰杖,相传由原始先民的鸟图腾崇拜演变而来,鸠鸟又称不噎之鸟,寓意老人吃饭不噎,健康长寿的意思。因此自先秦以来,便有敬鸠养老的礼仪,而这一尊老爱老的民族传统,在汉朝时期,被正式地统一化、制度化,成为国宝级的“老年证”。
到武威就看到在汉代马的形象到处都是,除了铜的以外,武威在汉代还有很多木制的马,当时有句古话叫:凉州大马横行天下。
青铜器的铸造和使用,是人类进入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世界各地的人们先后发明了自己的铸造方法,中国人所使用的是泥范块范法也叫范铸法,其原理是首先用黄泥做出青铜器的造型称为内范,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模子,然后再用黄泥做成一块拼接在造型的外侧称为外范。青铜器上那些精美的花纹,则是雕刻在外范的内侧,内范、外范合在一起后,从事先留好的浇注口内灌入铜液,冷却干燥打破外范和内范,一件精美的青铜器就铸造完成了。因为一件模子只能铸造一件器物,于是我们的文化中留下了一模一样这个词,也因为内模外范的严丝合缝,我们把世间值得学习的榜样称为模范。
两千多年来,对于马踏飞燕,武威也在传承传统范铸法的基础上,探索出了更多可以高效生产的可能,在马踏飞燕的制造车间里,充分了解到现代制马的流程。第一步,用母模做外范,烘干后切割成若干块取掉母模;第二步,制出内芯,并把内芯通体减小5毫米,让内芯变小;第三步,把小的内芯放入外范内,加上铜片支撑点合并外范;第四步,用熔炼后的高温铜水,从预留的外范口浇注进去,冷却后取出铜铸品;第五步,用工具把内芯捣碎后去掉,打磨加工后便成为一匹精致的铜奔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