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图藏珍 · 认识古籍 | 第20期:《搜神记》二十卷 (晋)干宝撰 清光绪元年(1875)刻本
襄阳市图书馆
馆藏古籍
《搜神记》二十卷
(晋)干宝撰
清光绪元年(1875)刻本
《搜神记》是东晋史学家干宝著录的笔记体志怪小说集,原本已佚,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其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杂糅佛道,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一部分属于民间传说。《搜神记》故事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开创了中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干将莫邪》、《李寄》、《韩凭夫妇》、《吴王小女》、《董永》等篇,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酷,歌颂了反抗者的斗争,常为后人称引。
干宝(?—336年),东晋史学家。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驻马店市)人。出身世家,少即勤学,博览群书,曾以著作郎领国史,著《晋纪》二十卷,记西晋一代史事,时称良史,今佚,仅存片断。据《晋书·干宝传》载,干宝作《搜神记》是有感于父亲之婢和兄长死而复生的神异经历,遂集古今神祇灵异人物变化而成的。一方面“考先志于载籍”,另一方面“收遗逸于当时”,涉猎颇广,历数十年而成。原书为三十卷,唐宋时尤存,大概在宋元之际佚失。今本为二十卷,是明代学者胡应麟从《法苑珠林》、《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等书中辑出。
《搜神记》对后世影响深远,唐代传奇故事中,关汉卿的《窦娥冤》,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神话戏《天仙配》及后世的许多小说、戏曲,都和它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搜神记》艺术成就在两晋志怪中独占鳌头,对后世影响极大。《搜神记》保存了许多具有史料价值的资料,不仅可以作为正史《后汉书》、《三国志》注的来源,而且弥补了正史《三国志》记载的不足,也是《晋书》、《宋书》等史书的直接史料来源。
襄阳市图书馆所收藏的《搜神记》二十卷清光绪元年(1875)刻本共二册,此本半叶十二行二十四字,上下黑口,四周双边,双黑鱼尾,版框高19厘米,宽14.9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