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保护薪火传——襄阳市图书馆与湖北文理学院古籍保护实践教学活动
为深化古籍保护人才培养,3月25日下午,襄阳市图书馆与湖北文理学院共同开展"古籍保护与技艺传承"实践教学活动,5名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学专业研究生参与沉浸式体验。
活动以“理论+实践”双轨模式展开。古籍部黄雪松以馆藏古籍为切入点,系统介绍了馆内珍藏的4万余册古籍的类别与特色,涵盖经史子集、地方志、医典等多个领域。通过展示恒温恒湿调控系统、虫害防治技术、古籍修复案例等,体现古籍保护的科学性与严谨性。黄雪松强调:“每一本古籍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我们的使命是让它们‘延年益寿’。”
随后,湖北文理学院高新伟老师选取清刻本《尔雅郭注补注》为样本,现场演示如何通过版框、行款、讳字等特征判断版本年代。学生们仔细比对不同版本的刻工风格,在“古籍阅读不仅是文字的解读,更是与古人对话的过程。”的趣味讲解中,手持古籍,在泛黄纸页间探寻历史留下的蛛丝马迹,沉浸于古籍的独特魅力。
实践环节中,古籍修复师胡老师带领学生完成线装书制作。从折页、齐栏到打眼穿线,学生们在操作中体悟"慎终如始"的匠心精神。学生在完成线装书装订后表示:“亲身体验才明白,古籍保护不仅是技术活,更是对文化传承的责任。”
本次实践教学通过“理论讲解 + 实物观察 + 动手操作” 的三维教学法,让学生在古籍保护一线深化专业认知,通过实践触摸到传统文化的温度。市图书馆古籍部黄雪松表示,未来将持续推进馆校合作,推动古籍研究从“纸上得来”转向“躬身行之”,为培养兼具学术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文献人才探索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