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图藏珍·认识古籍|第28期:《问字堂集》六卷(清)孙星衍撰 清光绪十年四明是亦轩刻本
襄阳市图书馆
馆藏古籍
《问字堂集》六卷
(清)孙星衍撰
清光绪十年四明是亦轩刻本
《问字堂集》收录了孙星衍关于天文、地理、金石、文献等方面的学术文章,其中不少篇章的论述颇具独到见解,体现了孙星衍在经学、史学、文字学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和深厚造诣。地理部分考证从文献着手,旁及金石、方志,去伪存真,其精辟论断至今仍为研究者所采用。文献部分古籍研究涉及经史子集各部,对各书的成书年代、版本流传等都有论述,极具参考价值。他的考据文章严谨而深入,对于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孙星衍,字伯渊,一字渊如,号季述,生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乾 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官至山东督粮道。后因病归里,卒于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享年六十六岁。他自幼博览群书,能诗善文,初以文学著称,与当时洪亮吉、黄景仁、杨芳灿等人齐名。后专力于经史、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兼及诸子百家。
孙星衍在《问字堂集》中的部分观点对当时的学术界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例如在文献考证方面他强调通过对经典文献的精细解 读和考证,来揭示其深层次的含义和价值,这种实证的研究方法在乾嘉学派中尤为突出,对后来的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孙星衍在文集编纂上的观念也颇具特色,他主张收录大量论学之文,即使牺牲文学性也要保全学术性,这种倾向在当时的学术界中并不常见,但却体现了他对学术研究的重视。
襄阳市图书馆所收藏的《问字堂集》六卷由清代学者孙星衍撰写而成,是清光绪十年四明是亦轩刻本。此本半叶十二行二十四字,黑口,四周单边,双黑鱼尾,版框高18厘米,宽14.8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