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书单·第52期|赓续文学传统,重筑审美乌托邦 ——张炜
张炜,原籍山东栖霞,1956年生于山东黄县(今山东龙口),1978年毕业于烟台师专(今鲁东大学)中文系。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1973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刺猬歌》《外省书》《你在高原》《艾约堡秘史》等22部,中短篇小说150余篇,散文及诗学著作30余部。作品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2年度、1984年度,鲁迅文学奖前身)、“八五”期间优秀长篇小说奖、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世界华语小说百年百强、茅盾文学奖、《亚洲周刊》全球十大华文小说之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具影响力的长篇小说”等众多奖项。
张炜是中国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当代作家之一,作品先后被译成英、法、德、日、意、西、俄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四十余种文字。在众多高校的文学史教科书中,张炜及其作品都居重要章节。
在张炜跨越世纪持续40余年的文学书写历程中,他的作品在当代文坛之所以能始终保持鲜明的个人辨识度,或许根本原因在于其对中国雅文学传统的赓续和发扬,不倦追求古典诗文传统在现代文体尤其是现代小说中的复活与再造。在张炜看来,“文学家”“作家”,都是极高的一种称谓,包含了深邃的内容,如果认为自己是一位作家,那么对待读者和文字就要相当严格。“文学不是粗陋的故事,更不是拉拉队员的口号和歌唱。文学没有那么廉价,因为它不是什么一般的社会分工和专业,不是职业,而只能是生命、自由、尊严之类的代名词。”
即便在数字化、碎片化、物质主义和商业主义的时代,文学也都是“传统”的,是一条延续下来的河流或道路,割断了这种联系的写作者是没有的。在张炜看来,文学写作没有传统和非传统之别,只有优劣之分,杰出的文学必须具有强烈的现代性,必须是先锋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对于一个时期某些时髦的模仿,它必须是紧扣时代心弦的东西,有现代和前沿的精神气质。
张炜坚持,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家不是按照他人的习惯去工作的,他的勇气必是鲁迅先生说的“真勇”——诚实、热爱、朴素,远离卑劣,这是他的恪守。努力拂去精神的、认识的、思想的蒙尘,说出真实的发现,包括最让自己感动的那些思悟的瞬间,这才是作家工作下去的一点理由。
- 《动物们》
出版社:中华书局
索书号:I287.5/639
内容简介:这是流传在乡间、原野上的传奇。它们的奇幻和神秘,展示着这片土地的古老和深沉。有特异本领的野物,谜一样的黑水潭,沙滩灌木丛中的哭声。这是传说,也是生活。读者感受到的,是爱,是美,是同情,是悲悯。
- 《小时候》
出版社:中华书局
索书号:I287.5/639
内容简介:这是作家的童年记忆,是对单纯、懵懂岁月的再次回望。捉鱼,描花,和蜂巢作战,对着星星说话。小时候的天真和简单,爱想象和爱做梦,藏在每个人的心底。
- 《在海边》
出版社:中华书局
索书号:I287.5/697
内容简介:这是作家对大海以及对生活在海边的人们的赞美。少年等待着出海的父亲,水手要征服神秘的黑鲨洋,海边流传着千奇百怪的传说。这里有对大自然的敬畏,也有对人们生活温情脉脉的记录。
- 《张炜文学回忆录》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索书号:K825.6/60
内容简介:《张炜文学回忆录》以自传形式,记录了作家张炜从少年到青年时期的文学成长历程。作者以平实而内蕴深厚的语言,展现了怀有梦想的文学家不懈追寻,充满奇遇的文学成长历程。怀有文学梦的青年掮着背囊,在山区和平原间游走,居无定所。这幅极具浪漫和古典主义色彩的画面,就是张炜少年到青年求学历程的写照。
- 《声音:张炜中短篇小说精选》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索书号:I247.7/1457
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张炜著作的《钻玉米地》《海边的雪》《声音》《一潭清水》《赶走灰喜鹊》《问母亲》等二十八篇中短篇小说。在这一篇篇佳作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山东乡村普通民众风貌,极富浓郁的北方地域特色。作者讲述故事的同时,抒写了对乡村的守望。笔触纯正朴实又深沉细腻,具有深邃的意蕴和浓郁的诗意,表达了深厚的人文主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