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期【齐悦读—线上共读—透视新科技】“齐悦读”[线上共读]《空气真能变馒头吗?》
(通讯员 邓辉)
讲座题目:透视新科技——空气真能变馒头吗?
主 持 人:胜 春
做客嘉宾:马延和,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曲乐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讲座时间:2025年元月6日~元月12日
(备注:讲座视频可循环播放)
透视新科技——空气真能变馒头吗?
讲座内容:
各位好,欢迎收看我们今天的《透视新科技》节目!我是主持人胜春。2021年的9月,中科院发布了一项重要的科研成果,那就是通过人工合成的手段,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消息发布之后,有人开玩笑说,如果这是真的,那喝西北风也就成真了。来,通过短片进入我们今天的节目。人类食用的淀粉主要来自于植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阳光的能量存储在淀粉里,人类通过摄取植物里的淀粉获得能量,维持生命。而今,中国科学家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实验室里人工合成出了淀粉,科学家为什么要人工合成淀粉?合成淀粉能否替代植物淀粉制作成馒头呢?首先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今天请来的两位专家,一位是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员马延和,另外一位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员曲乐庆。科学界出了一件特别炸的一个新闻,那一天这一条消息被转发疯了。说真的能够实现二氧化碳变成淀粉吗?这是我们普通人的反应,我不知道在科技界你们收到的信息是什么?
的确,这个新闻发布之后,收到的各方面的信息非常多。然后找我们合作的科研机构,投资的机构,也包括国外的一些投资机构和一些大型企业来寻求合作,所以确实没想到这个新闻的轰动效应(这么大)。听说咱们天津所的门槛都被踏平了。是,现在有点应接不暇。我朋友圈里都要炸锅了,说天呐,这是真的吗?其实空气变馒头,实际上在自然界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个现象,因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它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然后逐渐积累成淀粉,我们把淀粉取个面粉变成馒头。实际上说更简单一点说,就是我们现在所有的吃的,包括馒头也好,米、面、油、肉、蛋、奶,这都是来自于植物,都是来自光合作用,都是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给固定下来以后变成了淀粉也好,或者碳水化合物,或者是蛋白质也好,或者是脂肪也好,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现在就是说空气变馒头是通过植物来实现的。那我们说的二氧化碳变馒头,等于说省去了光合作用这个环节?对,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技术就是绕开了植物所谓的这个母体,不需要植物的光合作用。然后,直接通过工业方式,用另外的能量形式来固定这个二氧化碳,然后把二氧化碳固定下来,形成有机碳。有机碳再进一步形成长链的淀粉分子,也就是说它和农业、庄稼、植物作为载体是一个颠覆性的模式。过去我们都习惯在植物当中来提取淀粉,我们为什么要做人工合成这件事情?
其实这个想法国际上由来已久,科学家有一个梦想,就是把我们所谓的农业种植的一些产品变成工业化方式来生产,我们种庄稼来获取粮食、淀粉,这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一种模式,我们的农业种植其实是非常经济、非常便宜、非常环保的,但是毕竟我们的土地有限,我们的资源有限,我们现在对粮食的需求越来越多,我们的人口越来越多,对农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我们是不是可以用一种集约化、高效的工业方式来生产制造我们传统农业的一些产品,这样提高我们所说的生产效率。光合作用它也有很多的限制因素,第一个就是说植物到目前为止,光能的利用效率还是比较低的,理论上可以达到2%。但是现在实际上也就(约)0.6%、0.7%,不到1%,还有一个就是光合作用,它只是在白天有光的时候进行光合作用,晚上它是要进行呼吸的,那么白天固定这个碳或者这个糖,它晚上有一部分要消耗掉。再一个就是说影响光合作用,或者影响农业生产的,还有很多的因素,包括这个温度,我们现在的气候变化,旱涝都会影响作物成长或者粮食生产,所以现在我们农业工作者,包括育种学家或者耕作栽培的工作者也好,都是在想方设法培育好品种,改良它耕作的栽培方式,都是为了增加它二氧化碳同化能力,或者说光合作用的效率,提高它的产量,产生更多的粮食。但是这个还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土(耕)地(面积)的下降或者是环境条件的变化,那么还是要承受着很大很大的压力。如果是能有一条替代的途径,或者有一些补充的途径,在这里面当然是更好的。
在这之前我们国际上的同行有类似的尝试吗?有若干的尝试,把二氧化碳通过不同的能量变成甲酸、甲醛、甲醇、一碳化合物,甚至到乙醇、乙酸、二碳化合物,就是简单的一些化学品,是已经有成功的案例。但还是对淀粉大分子、长分子这个合成国际上一直还没有突破,美国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其实在2018年就发布过一个叫“百年挑战计划”,就是从二氧化碳出发来合成葡萄糖。这个葡萄糖就是淀粉的基本组成单元,当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攻克,总的来讲我觉得是应该说长链的,复杂的这个淀粉,还没有从头合成过。人工合成淀粉,它的合成的过程是什么样的?我们通过短片去了解一下。植物吸收阳光作为能量,然后在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变成碳水化合物和氧气,这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人工合成淀粉与植物的光合作用相似,同样利用太阳能、二氧化碳和水,不过反应场所不是植物体内,改在了反应罐里。太阳负责制造氢气,氢气与二氧化碳在催化作用下形成一种拥有一个碳分子的化合物,接下来就是一个堆积木的过程,一碳化合物被生物酶催化成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再聚合成六碳化合物。很多个六碳化合物,手拉手连在一起,就成了我们想要的产物“淀粉”。那么,这种在反应罐里合成的淀粉又与植物生成的淀粉有何区别呢?
我们所说的这个科研成果,将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跟我们传统意义上在农作物当中提取的淀粉之间的差别是什么?目前我们在实验室做出来的淀粉,基本上还是直链淀粉,就是一条像一个珍珠链,一个珠子一个珠子,一个糖一个糖把它串起来,形成这个淀粉的链是个直的。我们自然植物合成的是各种分支交叉的,这种分支上再有分支,就是非常复杂。从分子结构上,是吧。分子结构上和自然的是一致的,只是没有自然的那么复杂,从特性区别上它没有什么区别。能当粮食吃吗?吃是没有问题,但是它只是提供一部分的能量。能有我们植物里提取的那么香吗?应该没有,我们讲食味品质就是好吃不好吃,那么这个东西不是淀粉自身来决定的。比方说馒头,馒头实际上它面粉里边是有一种麦谷蛋白,这个麦谷蛋白不是一般的,我们印象中鸡蛋里边蛋白或者牛奶的蛋白,它不是的。面粉里边的麦谷蛋白有上百种,那么这不同的麦谷蛋白存在了以后,那么在你加水和面的过程中,它就形成面筋。什么面筋呢?面筋就是麦谷蛋白,不同的麦谷蛋白的含量,不同种类它的(含量)高或者是低,多或者是少,那么就直接决定了你这个面团柔软还是不柔软,延展性怎么样?你做馒头,它能不能发得起来?要不然的话,就是个死面馒头,你肯定不会去吃了,对吧。还有就是做面包、做面条的、做饺子的,这些面粉的要求的质量都不一样,实际上就是麦谷蛋白这个比例或者是成分是不一样的。那么这就是说为什么人工合成的淀粉要到可食,跟天然淀粉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是还在这个地方。
过去那么多年我们都做不到,今天我们是怎么做到的,这中间我们攻克了哪些难关?其实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固定二氧化碳来合成淀粉这个过程还是非常复杂,步骤很多,特别是调控非常复杂,到现在为止,我们可能对于这个淀粉合成的路径非常清楚,但是对它的调控机制还不是特别清晰。这个调控指的是什么?就是植物它在生长过程中除了合成淀粉之外,它还要合成蛋白质,合成秸秆、纤维素,合成它的植株,其他的这些旁路。植物它这个光合作用的,最初的产物并不只是往合成淀粉这一个方向走,那么它还有其他的,包括蛋白、脂肪。那么这就好比一条大河,满水的一条大河,如果它分成若干条小河的话,那这小河里边水就少了,就好像是说合成淀粉方向,原料流就很少了。那马老师他们现在就是我就一条路子,我人工挖出来一条通路,或者叫运河,我就让你水往我这个方向来走,你把所有的底物或者说原料,你都给我来合成淀粉,你别去干别的。它实际上就新建了一条路子,新挖了一条河,植物进化它不是为了人吃的,它为了它自己要活,并不是我人类需要的东西,它就生产出来,但是往往它生产出来东西,就必须要有,否则的话,它生存不下去。但是如果是把这条定向的,如果在体外的话,在实验室里,在体外,在发酵罐里就可以实现这个定向的,走这个过程。通过人工设计,把这个设计的各种各样的,各种各样的高效的酶把这个反应变简单了,变有效了,变快速了,那么这个效率就成倍地或者几十倍地上百倍地翻起来了。
那目前我们人工合成的淀粉,从产量上讲,我们能达到什么程度?目前我们从原料加进去,然后经过反应制造出淀粉,大概一个周期是四个小时就可以收获了。这个时间很短。对,和相对于农业种植的周期来讲,肯定是效率要高得多了,我们按照合成效率来讲,大概像一个立方的体积的反应罐,它一年合成淀粉的产量相当于咱们国家五亩土地的玉米产量。那它如果真的成功的话,可以大量节省耕地。对,它的效率高,我们现在有没有计算过它的这个能量转化率是多少?目前这条路径的就是太阳能的转化率是7%,那就是比植物要高3.5倍。过去一直也是通过光合作用,只是时间周期长一点,今天通过科技手段,通过催化剂的帮助,它变得更快了。说到这儿,我们也通过短片去了解一下淀粉除了吃以外的用途。淀粉除了食用,也是工业上主要的原料,在医药行业,胶囊、绷带、酒精的生产都离不开淀粉。在建筑业,淀粉同样不可或缺,隔音板、壁纸、涂料里都有淀粉的成分。除此之外,在食品、日化、印刷、纺织、造纸等各个工业领域,淀粉都有着广泛的用途。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的工业淀粉需求量在2800万吨左右,都需要从粮食中获得,而且每年还要大量进口。如今,人工合成淀粉诞生,它生产周期短,产量也更高。如果这项技术能够推广开,则对我国粮食生产和工业产业都有着重要意义。那么,这项技术何时才能推广,还存在哪些瓶颈呢?
您转化过的淀粉,您为什么不尝呢?我会有这种好奇心,太贵了,舍不得。有多贵?我觉得现在比金子还贵,就是目前的成本太高。成本怎么计算?现在的成本主要的还是能量的供给。我们现在是比如说太阳能,然后来电解水形成氢。目前计算大概一公斤淀粉,理论上我们需要26度(千瓦时)电。26度(千瓦时)电做成一公斤淀粉,那我们需要的这个二氧化碳是多少?二氧化碳就也差不多是1:1.6的样子,就是1.6吨碳能出1吨的淀粉。就是主要在于能量的供给,还是现在这个能量电能太贵了。现在我们市场上的这个淀粉售价也就两三块钱,就光电能本身就很贵。另外,这里面还没有包括制造这些酶催化剂的成本,这个过程装备的成本,目前还不能计算,因为毕竟还在实验室小规模。科技成果普及成民用产品,最重要的就是它的价格要便宜,那除了它的成本高一些,目前还面对着哪些技术的瓶颈需要我们去克服呢?
一个就是核心的这些酶催化剂,现在还是成本非常高,稳定性也不好,因为生物催化剂、酶催化剂和化学催化剂还不太一样,它的热稳定性不高,容易失活,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个酶蛋白的活性和稳定性,这个可能需要克服非常大的挑战。另外一个,就是我们这条路线,还是化学催化和生物催化的一个结合,就这两个结合在一起,在工程化实现上,还是存在非常多的挑战,做成一个高效的反应器。如果能够把能量耗散减少,能量损失减少,如果能够实现用高浓度的二氧化碳,高密度的能量,然后来形成一个高效率的工业生产,确实还有很多工程化的问题要解决。这样的路程还有多远?应该再有个10年左右吧。像这种人工合成的工业化的淀粉,对未来我国的农业,包括全球的农业是一种冲击,还是一种补充?现在不能说是冲击,也只能说是补充,刚才说淀粉它的用途很广,不光是做食品,做饲料,还有一大部分做工业淀粉用途,我们现在这个工业淀粉都是通过粮食来加工来得到的,那如果是工业淀粉的话,又可以用我们的合成的淀粉来替代的话,那就可以完全省掉很大一部分的粮食,那么这个对农业来说,是个非常好的一个补充,那么对保证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也确实是有很重大的贡献。但是如果是说完全冲击的话,目前来看还不会。所以我们研究植物的也不担心。对。
这项科研成果落地了的话,农民还用种粮食吗?这完全是两个概念,首先就是说农民我们种地,通过农业生产或者种植业的生产,并不只是得到碳水化合物或得到淀粉,实际上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都是通过植物来的,包括蛋白质,包括脂肪,就是油分,还有维生素,这是很重要的一块。那么还有一些包括微量元素,这些东西都是通过植物来的。那么淀粉只是说是一小块,再一个就是说,完全只是个淀粉的话,还是形成不了食物。大家也都知道在超市上可以买到淀粉,但是谁用淀粉做主食呢?粉条没问题,它是淀粉来的,或者是做一个淀粉勾芡的也可以,但是做主食还是不是一个概念。打个最简单的例子,那么酒精也好,或者醋酸的合成很早就实现了。那么,你现在谁喝酒精制的酒,或者谁用醋酸做的那个醋,它的用途是不一样的,不可能混在一起,虽然成分是一样的,但是混不到一块去。这条路线还非常远,如果把咱们粮食中所有的组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纤维素,都能够通过这种工业方式合成。如果它的成本足够低,那个时候才可能,是吧。明白。
还有一个规模化的问题,农业种植是个规模化,如果说是一小块一小块地比的话,它可能是没有你试管或者是在实验室,或者是发酵罐效率高。但是它的规模规模化上来了以后,它成本就很低,那么现在农业生产和种植业生产实际上就是一种最廉价的、最环保的、最清洁的一种生产方式,所以这种方式是不会(被)替代的。这条路线如果能够工业化成功,可能也会应对一些极端的条件,我们比如说特大的干旱,特大的洪涝,如果我们的农业来不及种植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那说到我们这个未来的人工合成淀粉,除了吃、工业用途还有哪些用途?星际旅行,在充满二氧化碳的星球上,我们可以通过这条路径把二氧化碳固定下来,然后形成我们所需要的这种这有机化合物,我们所谓的粮食、淀粉,然后来供给人类的一部分能量,这样可以提供我们人的最基本的一种能量需求。普通人进行星际旅行了,我们只要带一个催化剂的装置,您需要吃的摁一个钮,把这个碳收集起来之后,这边粮食出来了。对,按一个钮,这边可能还会出蛋白质、出肉。就是把淀粉做出来之后,淀粉其实再作为原料进一步可以合成几乎所有的有机物,包括蛋白质、维生素、脂肪,其实都可以通过淀粉再转化过来。
马先生的意思是曲先生您还是要有危机意识的?是有这个可能性,就是说什么,部分的,不是说马老师说的全部都能实现。就是说淀粉,是很多物质的底物或者原料,它可以合成很多的东西,这个没问题,我们也希望能够继续延伸下去,但是蛋白很多种,淀粉也很多种,包括脂肪也很多种。打个比方说,并不是说你把一堆建筑原料掺在一块,它就能够形成一个建筑,再就是说我们这个食品的话,它是个有机的组成,所以说同样都是大米,有好吃的,有不好吃的,它组分相近,没什么大的差别。但你为什么有好吃的,有不好的?有的有人买,有的就没有人用,那也是一样的。像这种人工的合成产品,它完全可以加入对人体无害的添加剂,可以改善它的口感。做添加剂是可以的,但是农业生产是一个规模化的生产,全球有几十亿公顷的土地,你现在就是说如果是淀粉可以形成工业化(生产),那么你需要多大一个规模,你才能替代这个东西?所们我们并不担心这个,只是说我们是欢迎补充,但是形成挑战我们不担心。未来当人工合成淀粉,真的可以工业化生产的时候,普及到百姓生活当中的时候,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一个就是我们可能会有更多的粮食来供应我们,作为我们的食物。然后工业上的一些用粮可能就会被减少了,我们可以节约很多的粮食。更重要的我觉得和我们日常接触的,就是我们可以有目的地去设计一些特殊的淀粉分子,然后满足我们不同的需求,包括比如说我们要吃不同的粉丝,不同硬度的,或者是不同口感的。当淀粉人工合成,成本足够低,我们能够工业化生产的时候,可以扩展这个淀粉使用的场景,就是甚至包括我们说的现在的石油、煤炭,这种原料来做我们的化工产品,包括塑料、化纤,这些基本的一些材料,其实都可以通过淀粉做原料来实现。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可降解塑料,如果从淀粉做的话,就不会存在现在塑料的白色污染,它很快就被分解掉了,那么就可以完全替代了这些用乙烯或者聚乙烯的做塑料这些东西。实际上它最大的意义就是它可以替代石油、煤炭,真正成为一个碳中性的原料。因为淀粉本身就是一个储能物质,它把能量储存下来,然后再通过我们的工业加工,形成不同的工业产品,将来它还可以自然地去降解,所以这个将来应该是一个碳中性的一条路线。
另外,我们用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来做原料,在工厂制造它是会形成一个高效率的模式,是二氧化碳减排问题。这个不光是二氧化碳合成个淀粉的事情,我感到最有价值这个碳固定或者碳同化,对我们现在这个碳中和这个效果也许更加有意义。说到这儿,我们看看相关的短片。把二氧化碳作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这一技术,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不仅如此,把二氧化碳通过人工设计的路径合成淀粉,是合成生物学领域一个重要突破,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当简单的元素在人的设计下可以绕过复杂长期的自然变化,形成新的化合物,科学家们可以就此展开更加深入的探索。二氧化碳以后不仅能变成馒头,还有可能变成塑料,变成燃料,变成生活中一切含碳元素的物质。当然,原料也可以不局限于二氧化碳,产物也会更加多种多样。到那个时候,科学家们需要的也许是更丰富的想象力。
我们突破第一步了?对,合成生物学,它是可以把很多的复杂过程变简单、简化,然后达到具有应用效果的这么一个流程。那么马老师突破了这些框框,实现简化这个步骤,这个是很成功的一个例子。通过淀粉这个路子,直接跨到另外一个分支去,直接走到下一步或者更高的,或者更昂贵的,或者更有价值一些副产品,那也许是更好一些,将来对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会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另外一个,在植物方面的合作,现在也在开展,就是如果把这个人工合成的淀粉这条路径,装到植物细胞里面,也可能会引起植物合成淀粉一些机制的变化,也许会增加合成淀粉的一些倾向性,甚至在叶片里面,甚至在秸秆里面的淀粉含量会增加,就是这是一种可能性。您说的时候曲先生下意识地看了你一眼。不是,这个我们欢迎,因为现在就是说现在有一种叫做人工叶片,就是可以人工合成建造一个叶片。那么在这个里面把光合途径给它改变掉,如果是马老师说这个,我可以把这个途径是不是可以跟我们人工叶片结合起来,然后通过人工叶片来进行光合作用,那可以把这个光合作用变得更简单一些。这也是学科跨界的一个美好的合作的理想。对,没错。好,感谢各位收看我们今天的《透视新科技》节目!如果您想了解我们更多的内容,可以下载央视频APP收看我过往的节目。今天的节目就到这儿了,我是胜春,咱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