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期【齐悦读-线下阅读】20190813读书会后期报道
一江春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为了让更多人通晓襄阳历史遗迹、人文底蕴、传奇人物,8月13日晚,襄阳市图书馆“齐悦读”读书会特别邀请襄阳古城管委会文化旅游(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成员方莉,为大家导赏“吾爱吾襄·读城”。百余名读者早早莅临市图书馆二楼报告厅聆听。
方莉先简要介绍了由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与襄阳市小记者团共同开展“吾爱吾襄·读城”人文历史研学体验公益活动项目背景,为留住城市记忆,拾穗者团队成员们走入景区、学校,带领青少年学生们身临其境地“读城”,用手、脚去丈量襄阳的山、水、人文及历史古迹,在知晓襄阳历史的同时激发对家乡自豪感,传播和宣传襄阳独特的人文风貌和悠久历史。
以文化之城为导赏,运用襄阳《府城图》《樊城历史街区手绘图》《老龙堤图》《襄阳岘山图》,解读“铁打城池”读襄阳;“南船北马”读樊城;“一江碧水”读汉江;“十里青山”读岘山这四个主题。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解读襄阳城约始筑于西汉,雄据汉水中游,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自东汉刘表莅襄作荆州牧治始,历为州、郡、府、县治,宋时由原土城改为砖城,是中国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防御建筑。襄阳城总长7322米,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位于仲宣楼处护城河最宽达250米,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之说。
详细解读襄阳城六座城门的相关历史及寓意,到万历年间,知府万振孙将其分别命名为东门“阳春门”、南门“文昌门”、西门“西成门”、小北门“临汉门”、大北门“拱宸门”、长门“震华门”。翁城的建立,东、西各开一门的寓意及双门的用途。元末邓愈奉命镇守襄阳,对襄阳城进行扩建,向东、向南各扩建约400米。临汉门背面悬挂“北门锁钥”中的“钥”字的寓意。为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昭明台,也称钟鼓楼的故事。襄阳五中的“状元桥”,池曰“泮池”,桥曰“泮桥”等。
解析战国时期,襄阳水陆码头的凸显,当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历经汉、晋、隋、唐,襄阳沿河两岸的水运码头与陆路上的车马运输,在此交汇。往来行舟,夹岸停泊,千帆所聚,万商云集,展现了襄阳码头上“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的空前繁荣。襄阳古码头也是清朝雍正年间中国到俄罗斯的一条“万里茶道”的重要茶叶出口商道。
剖析汉江是汉朝的发祥地,而汉朝得名于汉江。利用襄阳老龙堤、樊城郑公堤以及沿岸矶头、码头、碑刻等遗址遗迹,解读汉江对襄阳人民的护佑。襄阳古城屏障岘山,借羊祜、孟浩然等文人利用古迹遗址和摩崖碑刻,导赏岘首亭、羊杜二公祠、堕泪碑、习家池等。
最后,以新闻报道、照片展示“吾爱吾襄·读城”人文历史研学体验公益活动的线路、成效、成果等,让读者们在读城的同时“吾爱吾襄”,发自内心对古人的敬仰,尽自己绵薄之力助力襄阳文化建设。读者们均表示受益匪浅,希望这样的读城活动常期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