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动中心 > 公益培训 > 内容

“齐悦读”读书会后期报道:“齐悦读”读书会走进文理学院附中

2017-10-12 13:28:00 来源: 点击量:
0

  
  为了更好的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传播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民间剪纸。10月11日下午2:30,襄阳市图书馆“齐悦读”读书会联合湖北文理学院附属中学走进校园,在湖北文理学院附中二楼礼堂,开展“第二课堂民间剪纸”活动,特别邀请襄阳民间剪纸艺人胡建强老师分享。室外虽下着绵绵细雨,室内120位七年级的同学们排列整齐、其乐融融,用着探索的眼光期待这堂课的来临。
  活动开始前,映入同学们眼帘的是反映襄阳风景名胜的二十个组的组名,分别为:襄阳古城、古隆中、岘山、汉江、鱼梁洲、唐城、习家池、米公祠、黄家湾、中华紫薇园、鹿门寺、九天玄女风景区、广德寺、夫人城、绿影壁、真武山、仲宣楼、昭明台、北街、烈士塔。
  首先,进行“爱我家乡”襄阳知识竞赛PK。主持人提问,各小组抢答,答对者获一面小红旗,在接受全体同学集体点赞的同时,获得胡建强老师赠送的剪纸作品一幅。当针对本小组襄阳风景名胜进行简要介绍时,同学们纷纷举起小手,踊跃分享景点所见、所思、所感、所悟;当问到襄阳古城建城年限,古城总长,城垣上的垛堞个数,护城河最宽处的米数时,虽不能完全答出,但在大家集体的互帮互助下完全答对;当问到三国时期谁隐居古隆中躬耕苦读10年,谁三顾茅庐请他出山,提出三分天下而后一统天下的谋略名时,同学们都举起高高的小手争相回答;当问到古隆中任意五景点时,同学们不假思索,积极抢答;当问到烈士塔所位山名,第一次、第二次修建年代,“革命烈士纪念塔”底宽、碑高,为纪念谁而修建时,一位同学站起来分豪不差完全答对,同学们集体向她投出异样羡慕的眼光为其加奖点赞;当问到习家池又名什么池,延存至今的历史年限,谁留下了《汉晋春秋》这一千古名作,同学们进入一片沉思后,纷纷作答,在主持人的补充解答中对习家池有了新的认识及了解,在增长襄阳文化知识中,感受襄阳厚重的文化底蕴与积淀。
  随后,同学们依次排队观看浏览胡建强老师精心剪制的人物、动物、景物、组字及具有襄阳地方特色的古隆中、昭明台、米公祠等剪纸作品30余幅。同学们看着一幅幅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剪纸作品,情不自禁地按捺不住学习剪纸的冲动与喜悦。同学们端座在位置上,桌上摆放整齐的红纸和剪刀,翘首细心观看胡老师剪纸操作。因大多数同学第一次接触剪纸,胡老师不紧不慢,从如何折纸,先折哪、再折哪、先剪哪、再剪哪,剪的深度、样子,一步步耐心引导同学们剪纸学习。同时,选出几位同学代表上台学习后,对台下20个小组的同学进行帮助引导,同学们在互帮互助下,完成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幅剪纸作品——五角星。观看着闪闪的红星,心中无比的喜悦,并集体上台高高举起精美的五角星剪纸作品进行展示。当第二幅剪纸作品梅花成功后,同学们情不自尽的摆出各种姿态,有的将红纸顶在头上,有的将花朵套在脸上,有的从花蕊中向外观望,有的与梅花同舞,学中玩,玩中学,体验剪纸的快乐。第三幅作品蝴蝶,同学们聚精会神观看胡老师操作,一刻也不敢放松,生怕哪一步漏看,胡老师走到同学们身边一步步细心指导,一只只美丽的蝴蝶脱颖而出,各式各样五彩缤纷,在空中翩翩起舞。
  最后,同学们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剪纸作品纷纷上台集体合影留念,相互间观看欣赏着对方的精美剪纸作品,并相互加许称赞,感受民间剪纸艺术的魅力。在拓展教学内容的同时,让同学们树立发扬民族传统艺术的信念,传承中国民间传统剪纸艺术。

 

 

 

 

 

 

【责任编辑: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