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动中心 > 公益培训 > 内容

第236期【齐悦读—线上共读—党史故事100讲】《秋收暴动 开辟井冈》

2021-09-16 09:25:09 来源: 点击量:
0


  讲座题目:党史故事100讲——秋收暴动开辟井冈
  讲师简介:邵维正,教授,党史专家。
  讲座内容: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虽然秋收起义最初的目标是攻占湖南长沙,但随着起义过程中敌强我弱的态势愈发显著,起义的领导人毛泽东决定带领部队在井冈山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从而保存有生力量,逐渐壮大队伍,这一举措也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崭新的道路。那么,这样一场意义重大的武装起义背后,还有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对于中国革命,又有着哪些方面的重要影响呢?百家讲坛特别邀请党史专家邵维正教授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党史故事100讲》——《秋收暴动开辟井冈》。
  湘赣边界的秋收暴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以后,领导的一个重点的武装起义,这个武装起义和其他武装起义所不同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起义部队后来上了井冈山,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子。讲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还得从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毛泽东遇险讲起。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安源开了领导秋收起义的军事会议以后,就赶往铜鼓,准备在那里发动这个秋收起义。就在安源到铜鼓的这个路上,被国民党反动民团抓获,这些民团就认定毛泽东是共党分子,准备把他押到团部去处死,这一路上看管得非常严,一步一步向团部走去,到了离团部200米左右,毛泽东瞅了一个机会,就逃脱了看管,马上向旁边跑过去,跳进了一个水塘。这个水塘里长了很多草,草长得很高,能够把人挡住,毛泽东就在这个水塘的水草丛里躲藏。民团慌了,到处搜查,结果就是没有发现毛泽东的影子,后来还找了几个农民在四处寻找,有几次已经走到了离毛泽东咫尺之远的地方,伸手就能抓到了,可是他们因为水草非常茂密没有发现。就这样子,等到天黑下来,毛泽东一看,民团这些人走了,他才从水塘里出来,鞋子也掉了。他一路上翻山越岭,整个脚都磨伤了,在走了一段路以后,到了一个小集镇,他把身上仅有的两块银元买了一双鞋子,买了一把雨伞,再买了一点食品,等他到了铜鼓的时候,身上只剩了两个铜板了。
  1927年8月3日,中共中央拟定(颁布)了一个关于湘、鄂、粤、赣四个省农民秋收起义的大纲。在这个大纲里,要求在大革命时期,群众(基础)比较好的湖南、湖北、广东、江西四个省要爆发秋收起义。(1927年)8月9日,中央专门召开了一个会议,决定委任毛泽东为中央特派员到湖南去指导工作。他的任务有三条,第一条,传达八七会议的精神;第二条,全权处理改组湖南省委;第三条,是领导发动秋收暴动。为什么选定毛泽东来领导秋收起义呢?这里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因为毛泽东对农民运动多有研究,毛泽东出生在农村,在学生时代,他就游历湖南的很多乡村。大革命时期,他举办过农民运动讲习所,后来又发表过《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些很重要的著作,他对农民运动非常熟悉,而且具有权威性。第二条,是毛泽东本人的意愿,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央组织党员骨干,特别是党的领导骨干疏散到各地去。当时,想让毛泽东到四川去躲避,毛泽东给中央反映意见,他不愿意到四川,他还是愿意留在湖南,在这里开展革命斗争。八七会议以后,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瞿秋白征求毛泽东的意见,问他愿不愿意留在党中央工作。毛泽东表示,我不愿意在城市里住高楼大厦,我愿意到农村去。第三个原因,就是湖南省委的意见,在瞿秋白征求毛泽东意见之前,瞿秋白也征求过湖南省委的意见,湖南省委明确提出希望毛泽东回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由于这三个原因,所以中央就决定毛泽东作为特派员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1927年)8月12日,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从武汉来到了长沙,为了搞好秋收起义,他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他到了长沙县的板仓,这是杨开慧的家乡。在这地方他找了五个农民,还找了一个教师开座谈会,了解当地的民情。在这个座谈会里面,他有两点印象非常深刻,就是农民普遍要求要彻底解决土地问题,因为土地问题,这是农民生活和前途的大问题。第二个印象,国民党的旗帜现在已经不能打了。过去大革命时候,国民党的旗帜很香,大革命失败以后,大量地屠杀共产党和工农群众。这时候,国民党的旗帜就变成新军阀的旗帜,这个旗帜不能再打了。为了能够更好地领导秋收起义,毛泽东被中共中央任命为中央特派员之后亲赴长沙,做了大量的广泛的调查工作,可以说此时的毛泽东,对于湖南的情况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那么他对于秋收起义提出自己怎样的构想呢?
  毛泽东经过农村的调查以后,得到很多的启发,所以(1927年)8月18日,在湖南省委开会的时候,他系统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在这次会议上,做出了三个决定。第一个决定,这个起义不再打国民党左派的旗帜。因为南昌起义打的是国民党左派的旗帜,这一次秋收暴动就直接打出共产党的旗帜。第二点,关于起义力量问题,有的同志在会上说,主要依靠工农武装的力量。毛泽东有不同的看法,说光依靠工农武装的力量,成功的希望比较少,至少要有一两个团的兵力来配合,这个起义才能取得比较大的成功。第三个问题,就是起义的地点问题,当时中央要求湖南全省暴动。毛泽东和湖南省委认为这个条件现在还不成熟,最好是在边界的几个县,条件比较好的,基础比较好的几个县先发动起来,然后再逐步扩张。湖南省委把这个意见报给了中央,毛泽东也以个人的名义写信给中央,但是中央否决了他们的意见,还要实行全省的总暴动,然后以夺取长沙为目标。
  湖南省委到(1927年)8月30日,再次组织讨论会议。认为现在全省同时组织暴动,条件并不成熟,还是应该在基础比较好的几个重点的县、乡,发起秋收暴动,然后再逐步地扩大。湖南省委在确定要举行秋收暴动以后,成立了一个前敌委员会,前委的书记由毛泽东担任,到了九月初,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和前委书记的名义到安源来组织军事会议。当时宣布(正式)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是余洒度,总指挥是卢德铭。下面设了三个团,第一团是以武汉警卫团为主干,配合了一些工农武装的力量;第二团是由党领导的安源矿井队和工人纠察队组成;第三团是由湘潭等地的工农武装组成,这三个团,一共的兵力达到五千人左右。这个军事会议以后,毛泽东首先把这个起义的计划告诉在铜鼓的第三团,然后让铜鼓的第三团转告师部和第一团。就在这时候,毛泽东开始从安源向铜鼓进发,在路上就出现了开头所讲的遇险的那一段故事。
  (1927年)9月10日,毛泽东到达了铜鼓和秋收起义部队会合,秋收起义部队这时候已经发动了,三个团分三路出发、进攻,战斗进行得并不顺利,秋收起义部队的第一团从修水出发向平江进攻。在这个路上呢?第一团收编的一部分部队发生了叛变,结果它腹背受敌,(被)两面夹攻,损失比较大。第二团从安源出发,开始还比较顺利,但是思想很麻痹,有轻敌的倾向,第二天大批的敌人扑来,一下子招架不了,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第三团从铜鼓出发,开始向敌人进攻,在这个进攻开始的时候,还打了一点小的胜仗,但是后来敌人分两路来包抄第三团,第三团就坚持不下来了,就退出了战斗。所以说,秋收起义的三个团进展得都很不顺利,到了(1927年)9月19日,部队到了文家市。就在文家市召开了一个前委会议,讨论秋收起义部队的下一步行动该怎么办?在这个会议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师长余洒度就坚持要攻打长沙,因为这是中央决定的任务不能改变。毛泽东分析了当时的情况,当时全省起义的高潮还没有出现,而长沙呢有强敌固守,经过几次战斗,五千的起义军,已经剩下了一千五百人,就以这一千五百人去进攻长沙,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他主张,取消向长沙进攻的这个计划,部队南下。毛泽东和湖南省委的这些措施,不为当时“左”倾的中央所接受,很严厉地批评毛泽东和湖南省委,认为他们是右倾逃跑,是拒绝执行中央的指示,中央还做出了一个决定要开除毛泽东出政治局,因为毛泽东当时是政治局的候补委员,就毛泽东犯了右倾的错误,拒绝执行中央的命令,要开除出政治局。这个呢当时没有电报,也没有文件,就是口头一级一级往下传,一直到1928年的2月,这个信息才传到秋收起义的部队,这时候秋收起义的部队已经上了井冈山了。因为层层口传,传误了,误传为开除毛泽东的党籍了。那么,毛泽东不是党员了,他就不能当前委书记,只有改过来当革命军的师长,后来毛泽东还幽默地说,我还当了一段民主人士呢,不能当前委书记改成了师长了。
  (1927年)9月20日一早,起义军的部队在文家市里仁学校的操场集合,这时候官兵的情绪都比较低落,毛泽东在这个大会上讲话,说:“同志们,我们革命受到了一些挫折,但是大家不要灰心丧气,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我们振作起来,我们想办法再继续发展,革命还是有希望的。”同时,在这次会上,宣布取消打长沙的计划,部队继续向南转移,毛泽东在这个操场集合的全体官兵大会上说:“万事开头难,我们革命受到点挫折,大家不要灰心丧气,让我们转移到南方去,转移到一个山区去,在那里建立根据地积蓄力量,再图革命的发展。”毛泽东讲话提高了大家的信心,部队又继续向南进发。在进攻长沙受挫之后,起义军被迫南下,而毛泽东也因此遭到了中央的处分,南下之路充满了艰难和险阻,那么究竟起义军还会遭受怎样的打击呢。在毛泽东的带领下,秋收起义的部队会不会迎来新的转机呢。起义军在白色恐怖的环境里向南的转移,是极其艰难险恶的,在路上不断地受到国民党军和反动地主武装的袭击,特别是第三团,在路上受到了很大的损失。这时候,总指挥卢德铭挺身而出,为了挽救部队的损失,带着一支部队冲上去,就在这么个情况之下,卢德铭在战斗当中牺牲了。当时年仅23岁,卢德铭在秋收起义的部队当中有很高的威望,他的牺牲是一个重大的损失。这时候,部队继续向南进,一方面是艰苦的行军,再一方面是不断受到敌人的干扰,所以在这个情况之下,部队比较涣散,再加上伤病员都比较多,部队的战斗减员和非战斗减员都比较多。在这个情况之下,有的人动摇了,有的逃跑了,还有的叛变了,部队处在一个比较混乱的这个状态,很多同志担心,这个部队再这样子下去就会垮掉了。
  (1927年)9月29日,秋收起义部队到了三湾,三湾这个地方是在群山环抱之中,周围都是高山峻岭,在这里没有国民党的部队,也没有反动的武装。这是秋收起义发动以后,第一次得到了一个比较长时间的休整,在三湾一共待了五天,前委决定在三湾进行改编。三湾改编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对部队进行整编,把原来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缩编为一个团,变成工农革命军的第一师第一团。第二个措施,在起义部队当中普遍建立党的组织,要把这支队伍带好,没有党的领导是不行的。除了在团、营建立党组织以外,还在连队建立了党支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支部建在连上,在班排建立了党小组。这样子,整个这个部队从上到下,党的组织就比较健全了。第三个决定,实行民主制度,废除体罚士兵,各个连队建立士兵委员会,士兵有说话的地方。因为前面这一段行军打仗的过程都发现一些旧军阀的习气,打骂士兵的现象多有发生,官兵关系比较紧张,所以三湾改编的第三条建立民主制度。三湾改编是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它建立了党的组织,支部建在连上,这就给部队有一个团结领导的核心,又实行了民主制度,官兵一致的原则,所以三湾改编在人民军队的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秋收起义的部队在离开三湾的时候,毛泽东把所有的指战员集中在这个枫树坪下,这时候秋收起义的部队只有八百人左右,毛泽东做了慷慨激昂的讲话,说:“同志们,大家想想,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现在当了军长,我们现在还有两个营的部队,还怕什么,只要大家团结奋斗,前途是光明的。”秋收起义从发动以来,一直到三湾改编,历经挫折和失败,大家情绪比较低落。经过三湾改编,特别是毛泽东这一番鼓舞人心的讲话以后,大家又重新振作起来了。
  (1927年)10月3日,起义部队到达了宁冈县的古城。当天晚上,毛泽东就在这里召开了古城会议,古城会议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就是要把部队开到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去。在这地方,积蓄力量休养生息,然后再发展壮大。这个决定非常重要,它是一个重要转折时期,选择革命的一个落脚点的一个会议。选择井冈山,作为革命的落脚点,这是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的一个决定。起义军一路南下找了好几个地方,终于感觉到井冈山这个地方,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落脚点。把革命的落脚点建立在井冈山,有几个重要的因素,第一个因素,井冈山远离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战略分析。因为(当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这个封建的割据啊非常严重,各派的军阀都在抢夺地盘,相对来讲在两个省或者几个省交界的地方,敌人的统治力量比较弱,再加上远离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这就为革命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一个落脚点。第二个原因,是这里的群众基础比较好。井冈山周围的像宁冈、莲花、茶陵这几个县在大革命时期,都有党的组织。大革命失败以后,虽然群众运动受到了镇压,党组织受到了损失,但是它的影响还存在,尤其是井冈山上还有袁文才、王佐这两支武装,曾经受到党的影响比较大的一个力量,这也为建立根据地创造了一个重要的条件。第三个因素,井冈山地区它基本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它也有水稻,也有村庄,能够满足一般的革命根据地所需的要求。当然以后发展了,它就感觉到比较困难了,农村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对建立根据地是很重要的。第四点,井冈山的战略位置非常有利。井冈山是崇山峻岭,和外面的交通基本隔绝,只有几条小路能够上山,大部队展不开,所以在这么一个(因素)之下,前可进、退可守,从它的战略位置来讲,对建立革命根据地是有利的。
  位于罗霄山脉之中,崇山峻岭间的井冈山,可以说在当时是作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二之选,井冈山不仅远离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具备良好的战略位置,更是有着丰富的物资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使得毛泽东在古城会议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井冈山作为了落脚点。那么,只具备这些条件,还不足以使井冈山成为一个先进的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和前委,又会对井冈山根据地进行怎样的建设呢?而这些举措又会带来哪些深远的影响呢?当然,工农革命军要在井冈山落脚,也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它首先要取得袁文才和王佐的认可,才有可能在这里扎下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南下的过程当中,袁文才已经得到了消息,这个人非常敏感,他就担心毛泽东带来的队伍会不会火并山寨,把他这个地盘给占了。而起义军的内部,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认为这个就两支部队,就是几十条枪,我们把它包围起来一下缴械,井冈山不就拿下来了吗。毛泽东说:“不行,我们不能采取大鱼吃小鱼的办法,我们搞革命要团结越来越多的包括绿林好汉在内,我们要用正确的思想来引导他们、改造他们。”毛泽东当时就做出决定,要送一百条枪给王佐的部队。在农村起义的这些武装,最缺少的是武器,所以这个呢是袁文才没有料想到的,他不仅没有带部队来威胁我们,还主动提出送一百条枪给我们,所以袁文才非常感动,也回赠了毛泽东(一千)银元作为军饷,还给了一些物资,这样子双方就接触交谈起来了。
  井冈山根据地建立起来了,但是怎么把这么一个落后的农村,变成一个先进的革命根据地呢?这要做大量的工作,在这个期间,毛泽东和前委,在井冈山的建设上抓了几件大事。第一件事,就是首先抓好军队和地方的党建工作,军队的党建工作经过三湾改编,基本上已经就绪了。接下来就是革命军,怎么帮助井冈山地区的地方来建立党的组织?没有党的组织的领导,根据地是很难巩固的。经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建立了四个县的县委和一个特区,这样子的党的组织就在根据地的军队和地方当中,普遍建立起来了。第二件大事,就是把军队和根据地的建设结合起来。当时军队还有些同志只顾打仗,忽略做群众工作,所以这时候在井冈山根据地上,就强调军队不仅要打仗,还要筹款,还要做群众工作。实际上三大任务,在这地方已经提出来了。第三件大事,就是建立地方政权,只有把地方的政权建立起来,根据地才能巩固。1927年11月,打下茶陵以后,当时建立的政权,还是沿袭过去的县政府的那一套。后来,毛泽东发现以后,说这样不行,我们要建立新型的地方政权,就召开了工农兵代表大会,建立了第一个茶陵地方政权。随后又在宁冈、莲花、遂川这几个县先后建立了地方政权,有了地方政权,根据地的建设工作就走上了正轨。在根据地建设上,抓了这么三件大事,以宁冈为中心的,第一农村革命根据地就打下了基础,开创了新局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一个创新,它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当中,起到了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


 

【责任编辑: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