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动中心 > 公益培训 > 内容

第130期【齐悦读—线上共读—跟着书本去旅行】《寻访河西走廊——西出阳关无故人》

2020-03-03 09:20:00 来源: 点击量:
0


  讲座题目:寻访河西走廊——西出阳关无故人
  讲师简介:马笑舒,跟着书本去旅行团领队。
  王登渤,甘肃省文联主席。
  讲座时间:2020年3月2日~3月8日
  (备注:讲座视频可循环播放)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video/index.html?art_id=15377506009541673727&study_style_id=video_default&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寻访河西走廊——西出阳关无故人
  讲座内容:
  上集中我们跟着王之涣著名的边塞诗《凉州词》来到了玉门关,本期节目我们跟着王老师沿着汉长城一路前行,去了解另一首边塞诗中的佳作,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那么,玉门关、阳关和汉长城三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我们所说的万里长城和眼前这段汉长城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都知道明长城东起辽宁的虎山,长城的第一个关口是山海关,西至甘肃的嘉峪关。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汉代的长城,非常的珍贵。
  因为在中国的历史上,很多朝代都在修长城,那么在汉朝修得最长的长城达5300千米,顺着长城走能走到今天的新疆,走到楼兰,充分反映出汉朝对边防的投入和国力的强盛。
  作为中国最长的长城,5300多公里的汉长城,东起黑龙江北岸,西到新疆罗布泊,但在物资严重短缺的戈壁中,这项浩大的工程是如何修筑的呢?
  王老师详细解读了汉长城的修筑是通过芦苇和沙土融和到一块,芦苇就相当于钢筋,经过多年的风化,现仍能保留下来,就证明它当时是非常的坚固。虽高度不很高,但在没有枪炮的年代,阻挡马队的冲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长城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国家尊严,是一个国家的象征。那么它这项工程,又特别的浩大,又反映出我们中华民族在修这座长城的时候,所凝聚起来的那种团结一心的力量,故这段长城应该让我们铭记下来。
  汉长城的修筑,有效地阻挡了外来游牧民族的骚扰,维护了边疆的稳定,因此作为汉王朝,唯一能通往西域的两大关口,玉门关和阳关便显得尤为重要。沿着汉长城,玉门关之南的60公里处便是阳关。
  随后,来到一片荒漠“古董滩”,真正的阳关所在地。因过了一千多年,已被风沙掩埋,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我们现在看到的阳关实际上是现代的人,根据历史记载复原的一座关城,大家最熟悉关于“阳关”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通过古董滩的由来,了解当时阳关的所在地,以及掩埋在风沙中的阳关,却以古董滩的身份被标注,更以那句“西出阳关无故人”而被铭记。
  玉门关和阳关就像一对姊妹兄弟一样的,同时在这儿。它的差异在哪儿呢?走玉门关和走阳关,出关之后将会踏上两条不同的丝绸之路。一条是沿着北线走,一条是沿着南线走,阳关就是沿着南线走,因为阳是指南面,太阳可以照到的地方,这就是阳关的得名。能来到阳关的人,都历经了千难万险,从长安出发一路走到这儿,将是一段漫漫的征途。
  那么到这儿来干什么呢?戍关、经商,它为什么会成为我们中国古代诗歌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诗意的栖息地?就是因为它包含着我们这一路的行程,包含着保家卫国、戍边卫国、开疆拓土、建功立业,包括远行他国,包括告别故园等一系列的情感,都凝聚在这样一个地方。五味杂陈,所以它被人们反复地去提及,反复地去吟诵,所以我们才有“西出阳关无故人”。虽眼前是荒凉的,实际上当年这个地方是非常繁盛的。
  两千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陆上丝绸之路。一千多年前,法显、玄奘西进东出经过此关。作为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阳关以西便是广阔无垠的西域地区,汉唐时期的阳关,是重要的国家西大门,更见证了无数重要的历史时刻。
  了解了在科技信息尚不发达的汉唐时期,如何验证通关人的身份信息,当年的出关手续,办理关照的流程,与现在通行验证的不同之处,以及出关的全过程。
  解释了诗词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典故由来。进一步解析被尊为“诗佛”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用清新豪迈之笔写出了送别时,依依不舍之情,将别意与祝愿融入诗中,并被谱上曲子成为风靡唐宋的送别名曲《阳关三叠》,同时,这首名作也形塑了人们心目中的阳关景观,使阳关作为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代名词,永远镌刻在炎黄子孙的文化基因中。讲述了在此塑王维像一方面是为了纪念,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人物来联想到边塞诗人们的诗歌,体会他们的心态、抱负,他们告别长安繁华生活,来到这种不毛之地,忍受边关恶劣的自然条件,依然毅然前行。感受他们的渴望与人生梦想,领悟诗中热血、阳刚之气,让人感到青春感,给我们造就了一种雄浑的、雄健的文化气度。

 

【责任编辑: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