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36期“齐悦读”读书会后期报道:荆山阳锣鼓
“唯有上中下,才生天地人;五行生盘古,八卦定君臣。”曲调高昂,鼓里藏声的开工锣鼓号子响彻田野,穿越古今,于12月5日晚,吸引来众多学习爱好者齐聚襄阳市图书馆二楼报告厅,聆听“齐悦读”读书会特别邀请湖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襄阳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原局长胡中才,为大家分享《荆山阳锣鼓》。
胡老师阐述从“琴瑟击鼓,以御田祖”,在刀耕火种烧荒的点火仪式、天旱祈雨、庆丰收的农事播种、管理、收获的全过程中,祈求农神之恩惠,楚先祖祝融、鬻熊创造了祭农神的田间歌舞;楚熊绎因地制宜在传承“御田祖”和“正田役”两种功能的田间歌舞时,将“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祭农神的功能和边击乐边唱歌的形式,统一融入“鸣钲击鼓,以正田役”之中;楚地锣的出现,最早在西汉,后庐陵王李显在房州组织兵士开垦荒地时,发现荆山一带垦荒、薅草皆有打锣鼓的习俗,即请锣鼓师给垦荒士兵打锣鼓鼓劲,形成“唐将班子”,祈求神灵保护所垦荒地五谷丰登,继承并完善阳锣鼓的历程。
解析互致问候,选择佾子,调整人员距离,只敲锣击鼓立牌子;边打锣鼓边唱,击乐和唱词同步进行,鼓里藏声的开工号子;请诸神到位的请神歌;早开工先请扬歌后唱扬歌;七字四句式“唱古”和神话故事的正歌长溜板;补充和完善“长溜板”的穿插;午开工的敬神;午后开工号子、敬神歌和扬歌一唱罢,就开始一天中最热闹的锣鼓“闹晌”;收工之前,将早上请来的神再送走的送神歌;宣布收工、恭贺主人家、感谢锣鼓神的煞锣鼓,阳锣鼓的全天程序。
通过播放录音和视频,引领大家欣赏阳锣鼓场景,音乐的同时,感受荆山山地阳锣鼓板腔结构的各种号子、各种腔调,常见以徵、羽、宫、商四种调式,以徵调式最多,羽、宫调式次之的五声级进。及对口号子、高声号子、赞扬号子、四声号子、回声号子、连声号子、落阳号子、穿号子等,以冬韵、哨韵、元韵、只韵、歌韵、麻韵、鱼韵、阳韵、跟韵、雪韵、由韵等高亢悠扬的歌腔,古朴原始的程式,喊、颤、华等阳锣鼓独具特色的唱技,由腔、韵调、语调的山歌风味浓郁,各种曲苑犹长的旋律,在了解荆楚民俗阳锣鼓的基础上,传承“工匠精神”,传播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
整场胡老师讲课风趣幽默,边唱、边演、边述的讲述,在场的听众时不时情不自谨的跟唱阳锣鼓,活动在寓教于乐中结束。